无码专区 视频在线_老王66福利3欧美亚洲_菊中菊毛片无码_男人的天堂乱性

歷史人物
中國黃姓歷代文武狀元錄——滿朝文武皆姓黃!

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文科武科均以名列第一者為“狀元”。鄉(xiāng)試第一稱解元,會試第一稱會元,殿試第一稱狀元。因稱居首者為狀頭,故有狀元之稱。


從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以來,從中經歷唐宋元明,直到清光緒31年(1905年),其間歷經近1300年,中國黃姓共產生出二十名文武狀元,堪稱譽滿中華,江夏榮光!名錄附下:

黃鳳麟


 

黃鳳麟(555年—626年),字魁熹,號江夏逸叟,黃州江夏人。據《中國歷代文狀元名錄》記載:“黃鳳麟,湖北江夏郡黃州黃岡縣黃鶴鄉(xiāng)仁義村人。


 

”又據《湖北通志》之“人物志·選舉表”和《江夏歷代黃氏世恩》中記載:“隋煬帝乙丑科進士第一(即605年乙丑科狀元),歷官弘文館編撰、直學士、比部員外郎、侍御史。”他是中國科舉取士制度以來,中華黃姓歷史上第一位狀元。

黃仁澤


 

黃仁穎(900-962年),字福佑,一字幼衛(wèi),別字仁達,號潘湖翁,行離廿二。祖籍三山莆陽(福建莆田黃巷)。唐御史黃滔孫,幼敏慧好學,善詩文。少年時代自耕自作,每日清晨時常登上獅山甲第亭攻讀。后唐天成二年(927年)高中丁亥科狀元。初授編撰、校書郎,歷迪功郎、四門學正。


 

然遭宰相安重排擠,被貶為主客郎中,繼受封為后唐節(jié)度使。后晉天福二年(937年)十二月,黃仁穎見朝政無所建言,便辭官歸晉江潘湖歐厝里。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十一月,黃仁穎卒于家,享年62歲。


 

南唐主李煜賞其才,特賜黃仁穎謚號“文杰”。其裔以歐陽為氏。著有《黃狀元文集》五卷。其詩《新都行》載于《中華姓氏詩選·黃氏卷》。


 

黃仁穎


 

黃仁穎(900-962年),字福佑,一字幼衛(wèi),別字仁達,號潘湖翁,行離廿二。祖籍三山莆陽(福建莆田黃巷)。唐御史黃滔孫,幼敏慧好學,善詩文。少年時代自耕自作,每日清晨時常登上獅山甲第亭攻讀。


 

后唐天成二年(927年)高中丁亥科狀元。初授編撰、校書郎,歷迪功郎、四門學正。然遭宰相安重排擠,被貶為主客郎中,繼受封為后唐節(jié)度使。后晉天福二年(937年)十二月,黃仁穎見朝政無所建言,便辭官歸晉江潘湖歐厝里。


 

北宋建隆三年(962年)十一月,黃仁穎卒于家,享年62歲。南唐主李煜賞其才,特賜黃仁穎謚號“文杰”。其裔以歐陽為氏。著有《黃狀元文集》五卷。其詩《新都行》載于《中華姓氏詩選·黃氏卷》。


 

黃崇嘏


 

黃崇嘏(830-900年),女,臨邛(今四川邛崍)人。記載五代十國歷史的《十國春秋》中《前蜀》12則記載了黃崇嘏的生平事跡。父親曾在蜀中任使君,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,工詩善文,琴棋書畫,無一不精。


 

12歲父母亡故后,家境清寒,與老保姆相依為生。成年后常女扮男裝,四處游歷。公元888年,因故被誣為縱火人,寫詩向知州周庠辯冤,得其賞識。獲釋后,經周庠推舉,代理司戶參軍一職。周庠又欲將其女嫁予黃崇嘏為妻。黃無奈修書一封,表明“女身”,并向周庠辭職。歸鄉(xiāng)后,守貧而終。


 

關于黃崇嘏身世,又有其曾代兄考中狀元一說,故其素有“女狀元”之美稱,為黃梅戲《女駙馬》之原型。

黃裳


 

黃裳(1044-1130年),字冕仲,號演山,延平(今福建南平)縣人。宋神宗元豐五年壬戌科進士第一人(狀元)。歷官端明殿學士、禮部尚書。卒贈少傅。


 

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,其詞語言明艷,如春水碧玉,令人心醉,著有《演山先生文集》、《演山詞》,詞作以《減字木蘭花》最為著名,流傳甚廣。

黃公度


 

黃公度(1109—1156年),字師憲,號知稼翁,福建莆田人。宋高宗紹興八年(1138)戊午科進士第一人(狀元)。黃公度中狀元后,任承事郎,簽書平海軍節(jié)度判官,遷秘書省正字。因與趙鼎往來及評議時政,為秦檜所不容,被貶為肇慶府通判達十年之久。


 

黃公度治事之余,以讀書著文為樂。秦檜死后,黃公度被朝廷召回,高宗詢問嶺南有何弊政,公度言:“廣東小郡,有十年不除,守臣者權官茍且,郡政廢馳,民受其害。”高宗當即下詔任命黃公度為考功員外郎。入對時,黃公度乞請高宗總乾綱,厚風俗,被嘉獎采納。

 

不久,黃公度因病逝于任上,年僅48歲。黃公度工詩善文,清人稱其詞作氣和音雅,得味外味,人品即高,詞理亦勝。著有《知稼翁集》。

黃定


 

黃定(1133—1186年),字泰之,號龍嶼,晚號鞏溪居士。為永福縣(永泰縣)一都龍嶼村人。龍嶼始祖黃祿裔孫,幼年好學,擅詩詞,有文才。


 

少年時十分勤學,苦學經史。28歲獲得補大學生資格,升入國子監(jiān)求學。乾道七年(1171年),他從大學考取“預薦”資格。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)壬辰科進士第一(狀元)。


 

黃由


 

黃由(1150-1255年),又名世保,字子由,又字居正,號寅齋,自號磐野居士。鞏溪黃遇裔孫,平江長洲(江蘇蘇州醋庫巷)人,宋孝宗淳熙八年(1181)辛丑科進士第一人(狀元)。


 

黃由自幼好學,年方十二三歲便教授群童讀書,20歲時考入太學。考取狀元后,通判紹興府,當時大旱,黃由賑災有政績,升秘書省正字,遷著作佐郎。后奉命出使金國,回國后升任將作監(jiān)、嘉王府贊讀。紹興中(1190—1194),因幫助寧宗即位,深得寧宗賞識,權禮部尚書兼吏部尚書。


 

行將委以重任之時,上疏勸阻罷斥道學人物,忤怒帝旨,被彈劾,知成都,以學士奉祠。嘉定初(1207),知紹興府,進浙東安撫使,官至正奉大夫,刑部尚書兼直學士院。死后,追贈太子少師。


 

黃由擅長詩文,其《歸來》詩描繪了恬淡的田園生活。詩云:“歸來三閱月,無事一關心。刈草尋花徑,開池漾竹陰。江邊問明月,天際數歸禽。幸有高賓至,相逢似竹林。”

黃樸


 

黃樸(1192-1245年),福州侯官(今福建閩侯)道山鞏溪人,字成父,一字誠甫,號東野。唐御史中丞黃碣十世孫,宋理宗紹定二年(1229)己丑科進士第一人(狀元),歷著作郎,進吏部郎,官終于廣東漕司。


 

于嘉定丁丑(1217)補太學。隨升內舍生,授簽書鎮(zhèn)東判官。除秘書省正字,校書郎。進著作郎,兼權考功郎;出知端平年間任御筆兼崇政殿說書。出知吉安,改知泉州,后除著作郎。


 

又主管云臺觀,除廣東運判、兵部侍郎,司封出知漳州。后主管崇禧館。眼疾轉知袁州未赴任卒,葬福州北郊新店茶園。 

黃觀


 

黃觀(1364-1402年),字伯瀾,一字尚賓,安徽省貴池縣清江金墩人,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(1391)辛未科狀元。


 

黃觀自幼穎敏過人,因父親入贅許家,隨母姓許。他曾筑翠薇書舍,勤奮讀書,也曾從學于元朝待制黃冔。元大都被攻破后,黃冔殉國,使黃觀更加看重氣節(jié),并漸以博洽多聞聲名鄉(xiāng)里。


 

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黃觀以鄉(xiāng)貢解元奪會試第一。殿試《御戎策》,舉“天道、福善、禍淫之機,人事、練兵、講武之法”為言,太祖閱后大喜,遂擢狀元,時年28歲,成為明代第一位“三元”及第的狀元,授翰林院修撰,乃復黃姓。累升尚寶卿、禮部右侍郎。


 

建文初(1399)改侍中,與方孝孺、齊泰一樣受到重用。燕王朱棣舉兵。黃觀奉建文帝之命起草詔書,勸燕王放下武器,解散軍隊,進京謝罪,言詞十分激烈。建文四年(1402),黃觀又奉命招募軍隊,并敦促各地增援皇都南京,行至安慶,得知燕王已渡江,南京失守。燕王下令公布文職罪臣,黃觀名排第六。燕王遂派人抄了黃觀的家,并將黃觀之妻翁氏和兩個女兒指配給一個馴象的奴隸。


 

翁氏把所有的釵釧都送給象奴,讓他拿去換酒肴,乘機攜二女來到通濟橋下,投水而死。黃觀得知建文帝已遜去,燕王派來追捕自己的人已到,便謊稱“入賀新朝,禮當預習”,于是,從容穿好朝服東向而拜,縱身投入羅剎磯的湍流之中。船上的人急忙打撈,僅得珠絲棕帽一頂,獻給燕王。朱棣怒火中燒,命人扎一個草人,給它戴上黃觀的棕帽,押解刑場,一點點剁碎,并將黃氏一門男丁都殺盡,誅連一百多人。


 

也有記載說黃觀之弟事先將黃觀最小的兒子藏匿起來,也有說黃觀之妻畢氏孀居母親家,遺腹生子,所以黃氏有后在貴溪。后人多不知黃觀為明朝“三元”第一人。福王時,謚文貞。黃觀工書法,書體古拙。他死后三十年,縣尹龔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。

黃士俊


 

黃士?。?570-1655年),字亮垣,一作亮恒,號玉侖,又號振宇,廣東順德人。唐桂州刺史莆田黃岸裔孫,明神宗萬歷三十五年(1607)丁未科進士第一人(狀元)。


 

黃士俊少負偉志,好學上進,尤敦孝悌。廣東鄉(xiāng)試第一,萬歷三十四年(1606),黃士俊再度赴京,參加會試,榜上有名。殿試時,黃士俊以條對稱旨,卷字精楷,被神宗擢為第一甲第一名,時年31歲。登第后,黃土俊任翰林修撰。天啟三年(1623),以太子洗馬升為詹事兼侍讀,不久又升為禮部右侍郎、尚書。有“清正黃尚書”之美譽。


 

崇禎元年(1628),朱由檢登基,誅滅魏黨,召黃士俊回朝,授吏部右侍郎。翌年晉升為禮部尚書。崇禎七年(1634),黃士俊奉召回朝。九年(1636)召拜東閣大士,入閣參與機務。十年(1637)又晉升為太子太傅、戶部尚書。因復興朝政的主張與當朝宰相有分歧,因而借病辭職。崇禎知他為官清廉,積蓄不多,便撥給他路費,并囑咐他病愈后歸朝。


 

崇禎十七年(1644)正月,黃士俊被晉封為柱國、太子太師、武英殿大學士。數年后逝世。享年85歲。從狀元到宰相,幾代升沉,無奈生不逢辰,有人說“他人以不壽為不幸,而黃士俊晚年又以多壽為不幸。

黃賡


 

黃賡(1613-?),字仲敘,安徽休寧龍灣人。明思宗崇禎十六年(1643)癸未科武舉殿試第一人(狀元)。


 

黃賡是明王朝最后一位武狀元。生來肩寬背闊,力大無窮。精通武藝,特別善使鐵鞭,人稱鐵鞭王。清兵至,率眾固守徽州,身為先鋒,斬獲甚眾。后敗,黃賡投奔福建唐王。


 

隆武二年(1646),黃賡也在池州九華山拉起了一支隊伍與清兵對抗,終因寡不敵眾,慘遭失敗,不降終為清兵所害。一說清軍欽佩黃賡是個難得的武將,想以高官厚祿招黃賡為清廷服務。但他看見自己擁戴的大明皇室歸降清軍,早已心念俱灰,寧死不從。


 

清廷不再勉強,黃賡便在福州當地一座山廟削發(fā)當了和尚。后來,他還被清廷封為“天下都綱僧”,在佛門凈土得以善終。

 

黃軒


 

黃軒(1740-1800年),安徽五城古林人。乾隆三十六年(1771)一舉奪魁,被乾隆欽點為狀元,授翰林院修撰,掌修國史。


 

不久,又奉詔入值上書房,任內廷行走、日講起居注官、司經局洗馬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),乾隆帝第六次(也是最后一次)南巡五幸獅子林,黃軒作為內廷近臣也隨駕同行。在獅子林陪著皇帝暢游自己的故居,黃軒的心情好到極點,乾隆帝也是非常高興。高興之余,御筆一揮,于是一個大大的“福”字便賜給了黃軒。


 

黃軒因在內廷待奉皇帝有功,京察一等,提升為四川川東道。時值臺灣用兵,黃軒督辦軍糧,勞累過度,病死在途中。乾隆得知詳情后,非常悲痛,特命給黃軒追加按察使銜,以示慰問。黃軒的父親黃興仁,最初由刑部江西司員外郎起家,到清雍正年間,升為刑部福建司郎中。隨軍平定貴州苗民之亂,并奉詔為邊民供給牛具種籽,鼓勵苗民開荒種植有功,被授湖南衡州知府。


 

年老辭官,在蘇州買下元代始一直作為高僧修行凈地的獅子林,精心營造一番后改稱“涉園”,并于此閑居。平日里侍花弄草,編書著述,有《南征集》、《南歸集》、《松園災楮編》、《獅子林紀勝》等書廣為刊行,獅子林聲名由此日隆。

黃鉞


 

黃鉞(1565-1643年),字長白,又字金墩,號鐘山伯度,行瑞八。江蘇南京(祖籍福建莆田黃石金墩)人。明世宗萬歷二十九年(1601)辛丑科武舉會試第一人(武狀元)。


 

黃鉞的父親黃故仁曾入錦衣衛(wèi)籍,黃故仁死后,黃鉞便承襲父職。黃鉞少有奇氣,好讀書,經史典籍過目不忘,尤喜讀陰符素書。他熟悉地理圖形,愛舞刀弄槍。


 

成年后臂力過人,精通十八般武藝,又好研習兵法,曾參加文舉科考不中,遂棄儒學劍。在萬歷二十九年(1601)全國武科會試的激烈角逐中,他以文武之才一舉奪魁,成為大明王朝辛丑科武狀元。


 

黃鉞歷官南京左府僉書,都督僉事(正二品),屢立戰(zhàn)功。歷任晉升為潮州總兵、貴州總兵;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。為官三十載,俸祿銀賞全都用來周濟黃氏族人,從不為個人打算。到各地任職期間,無不以功績顯赫著稱。


 

后來,黃鉞辭官回鄉(xiāng),過著平靜的生活。78歲那年去世,是明朝武狀元中的高壽者之一。

黃瑞


 

黃瑞(1752~1810),清武狀元,字錫符,號輯堂。祖籍二十一都金溪(今柘岱口鄉(xiāng)坑西村)。先祖文填,入贅鄰鄉(xiāng)張村(今江山市轄)周氏,遂家于此。其裔與坑西同宗常相往來。


 

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中武舉人,繼于四十五年中武狀元,授頭等侍衛(wèi)乾清門行走。是年補甘肅烏魯木齊中營參將,管理口外屯田,以政績卓異,特升湖南長沙協(xié)副將監(jiān)試武闈。


 

嘉慶元年(1796)署理湖北宜昌鎮(zhèn)總兵。后升任總兵,守御長陽、張家口等處。調守陜西五郎關。旋升撫標中營參將。嘉慶十五年署潼關協(xié)副將,卒于官。

黃仁勇


 

黃仁勇(1762~1817),字智齋,學名良越,廣東潮安古巷鎮(zhèn)海陽縣(今潮州市)孚中村人。嘉慶元年(1796),嘉慶皇帝丙辰恩科取士,黃仁勇得二甲第二名武進士。


 

在殿試中,皇帝喜其文武雙全,欽點為會魁武狀元、頭等侍衛(wèi),官拜福建金門鎮(zhèn)中軍游擊等職。在金門鎮(zhèn)任職達15年,黃仁勇傾注心血于加強海防,抵御外海,保衛(wèi)國土。因成績卓著,屢受朝廷嘉獎賞賜。仁勇為官清廉,自奉節(jié)約。因身體不適歸田后,仍為桑梓興農桑、修水利做出貢獻。


 

黃仁勇自入仕途,為官清謙,自奉甚約。歸鄉(xiāng)之時,積蓄無多,從未蓋過豪華的狀元宅第。樂為桑梓造福,在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做出貢獻。清嘉慶二十二年(1827)病故于故鄉(xiāng)孚中,終年55歲。

黃振邦


 

黃振邦(1770-1850年),字守魁,號雪庵居士,清武狀元。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人。黃振邦自幼酷愛武術,乾隆年間,在縣學紅泉書院童試第一名。后拜林洪為師,精進有成,由莆田縣城考試到京師會試,一路奪魁。乾隆五十六年(1891年)八月,考取武秀才。


 

清高宗乾隆59年(1794)年恩科武舉第一名。是年春經兵部會試,被錄取為第一名,為會元。朝廷開科殿試,乾隆皇帝偕文武大臣親臨考場,黃振邦奪得頭名狀元。乾隆皇帝當即傳諭,封他為御前頭等侍衛(wèi)。黃振邦成了皇宮的最高侍衛(wèi)官。


 

后來,南京長江下流防屢有海盜竄犯,危及官署,襲擾村舍,邊防兵急。道光皇帝覽閱奏章后,與眾大臣商議選派良將,有大臣薦舉黃振邦,說他忠貞報國,武藝超群。道光皇帝說道,黃侍衛(wèi)保衛(wèi)皇宮有功,但是南京安危事關重大,只好忍痛割愛。于是,傳旨命黃振邦赴南京一帶安邦撫民。黃振邦初到南京,就統(tǒng)兵設防,不遺余力,御敵于國門之外,未嘗松懈。


 

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八月十五日病逝,南京百姓為之舉哀。南京大總督黃振邦去世的消息傳到京城,朝廷上下深為痛惜,道光皇帝下旨將其靈柩日夜兼程護送到福建莆田縣景德里前厝,隆重祭奠并予以厚葬。

黃大元


 

黃大元(1820-1874年),字鼎三,清懷安縣李信屯(今張家口懷安縣)人。黃大元自幼酷愛武術,道光年間,為求教武師,赴柴溝堡拜道光間庚子科武舉賈致和為師,練武習文。


 

后因家境不濟,赴延慶一富豪杜詩家打雜,東家視黃武藝不凡收為義子,與其子結成異姓兄弟,同受教名師門下,同窗習武,膂力過人,弓、刀、石三項技勇,無不嫻熟超群。精進有成,在縣學童試中考取了第一名。后來因為家計所迫,離鄉(xiāng)到延慶一個富商家庭當傭工,富商見他應事機敏,忠實敦厚,就收他為義子,并聘請武師,讓他與自己的兒子同窗習文練武。黃大元堅持不懈,苦練三年,終于學有所成,由縣城考試到京師會試,一路奪魁。


 

咸豐五年(1855年)八月,考取武秀才。咸豐八年(1858年)三月,在直隸省鄉(xiāng)試中,中武舉,排名為亞元。同治二年(1863年)春,經兵部會試,被錄取為第一名,為會元。同治二年(1863年)在殿試中奪得頭名,成為武狀元。

黃思永


 

黃思永(1842-1914年),字慎之,號亦瓢。本籍安徽徽州,寄籍江寧(南京)。生于清道光22年(1842年),卒于民國3年(1914年)。


 

清光緒六年(1880)庚辰科狀元。從此先后任翰林院修纂、軍機處章京、右春坊右中允等職。后開辦北京工藝商局,還投資天津北洋煙草公司,組建北京愛國帳煙廠。


 

光緒二十九年,清政府設商部,黃思永被尚書載振聘為頭等顧問,與張謇被時人稱為“商部實業(yè)兩狀元”。不久工藝商局停辦,黃思永遂南歸浦口任商埠督辦,辛亥革命以后,卒于上海。

黃培松


 

黃培松(1855-1925年),字賢禮,號菊三。福建南安市洪梅鎮(zhèn)山溪人,武狀元出身,精通武藝。清光緒、宣統(tǒng)年間以瓊州鎮(zhèn)總兵,記名提督駐廣東,曾率兵多次鎮(zhèn)壓同盟會發(fā)動的武裝起義。


 

1913年被袁世凱任為福建護軍使,授陸軍中將。1922年授北洋政府將軍府將軍-培威將軍,加上將銜,1926年追授陸軍上將。

 

凡注明“來源:華夏黃氏網”的所有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地址:重慶巴南區(qū)融匯大道66號23幢16-4
值班電話:023-68418563
服務電話:13320356020 13512392372
投稿郵箱:hcy570708@sin.com
聯(lián)系QQ:136228045
技術支持:宇瓊科技
渝公網安備 50011302000173號
ICP備案:渝ICP備16012598號
建議使用1024*768以上分辨率瀏覽
Copyright2015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重慶文化網視版權所有      法律顧問:重慶勝大律師事務所 主任高級律師 李饒俊 聯(lián)系電話:13808363131